暑期打工,要留心这些陷阱,学会4招维护自己的权益!

导语  暑假了,不少学生打算做暑期工,赚点学费或者零花钱,首先要提醒的是,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在暑期打工,接下来要说的暑期工,是指利用暑假参加有偿工作且年满16周岁的在校学生。做暑期工的童鞋们还涉世未深,在这里提醒大家,要小心以下这些陷阱哦

  暑假了,不少学生打算做暑期工,赚点学费或者零花钱,首先要提醒的是,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在暑期打工,接下来要说的暑期工,是指利用暑假参加有偿工作且年满16周岁的在校学生。做暑期工的童鞋们还涉世未深,在这里提醒大家,要小心以下这些陷阱哦
维权
  陷阱1 “黑中介”
  有的 “黑中介”以介绍学生从事暑期工为由,收取介绍费,然后提供虚假信息,让有心打工的学生三番四次碰壁。当学生要求退款时,要么采取拖延手段,要么只肯退小部分费用。由于学生的暑假只有2个月左右,没有多余的时间和“黑中介”耗下去,往往只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有的“黑中介”收钱后干脆一走了之。
  陷阱2 收钱、收押金
  还有的人声称提供代课教师、抄写文件、电脑编程、发放传单、电话营销等岗位,然后找各种借口收钱、收押金。等学生真正去做时,才发现这些工作要求极其苛刻,自己根本干不来,对方也就有了拒绝退款的借口。
  陷阱3  没签协议
  有的用人单位和暑期工没有签订协议,出现问题时,用人单位硬说没有雇佣这些学生,而学生又拿不出证据。
  那么,童鞋们在做暑期工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招式1 看清证照
  在暑假打工之前,学生要首先了解工作单位是否取得相关证照,工作单位的生产经营是否正常。同时,学生还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好面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学会甄别。
  招式2 签订协议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为在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利用暑期时间打工,并未体现出为单位提供较为长期、固定劳动的意思,双方并无建立具有一定人身依附性劳动关系的合意,因此,双方属于一般的雇佣劳务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
  但并非不受法律保护,应当通过《合同法》等民事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暑假打工的学生在工作前,跟单位协商一致之后,可订立一个合同或协议,签协议时还要留意有关条款,注意有没有文字陷阱。
  招式3 留存证据
  学生在暑期打工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有关证据,特别是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明自身从事劳务和报酬水平的相关证据,如合同、协议、工作证(牌)、工服、有单位签名盖章的入职表、报酬单据、报酬欠条、考勤记录以及电子邮件、qq、微信聊天等电子证据,以便将来发生纠纷时,能更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在付出辛苦劳动的同时,更要懂得自身的劳动安全保护,时刻注意安全生产,避免发生事故伤害。
  招式4 合理维权
  一旦出现纠纷,千万不要莽撞行事,要学会冷静处理,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包括向政府部门、老师求助,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律师寻求法律援助或者向法院起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小伙伴们,擦亮眼睛,撸起袖子加油干!
 
更多《暑期打工,要留心这些陷阱,学会4招维护自己的权益!》关注:“厦门便民网”微信公众号!可以咨询客服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