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大波城中村要拆迁,赶紧看看有没有影响到你!
导语 品读厦门,犹如一种探秘。曾经路过的街巷骑楼,街上擦肩的陌生面孔,或许都隐藏许多故事。正是这些各自精彩的生活缩影,组成了这座城市的重要符号。城中村,对厦门的意义是什么?
品读厦门,犹如一种探秘。曾经路过的街巷骑楼,街上擦肩的陌生面孔,或许都隐藏许多故事。正是这些各自精彩的生活缩影,组成了这座城市的重要符号。城中村,对厦门的意义是什么?
在厦门,即使在岛内市区核心区域,蓬头垢面的老村依旧大量存在,抬头“一线天”,低头污水流。它是厦门原住民最后的家园,也为百万外来低收入人群提供一个栖身之所。厦门需要这些人。在寸土寸金的岛内,但因为城中村缺少城市土地的法律地位,也就缺乏了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形成了一个城市中的农村聚落。在正因为它有点“寄生”意味的形式,拆迁改造,似乎成了它最后的出路。
时隔15年,厦门岛内再现大规模拆迁
从厦门日报获悉,中国共产党厦门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11月27日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在会上强调,实施新一轮城市改造提升计划,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快新城建设,完善新城公共服务配套。
思明区委书记、鼓浪屿风景区党工委书记游文昌在会上指出,要打造高颜值的城区,加快推进何厝、岭兜等旧村改造提升和营平片区等旧城有机更新。据悉,目前厦门在城中村改造中,时隔15年岛内再现大规模拆迁。
金山街道五通社区东宅社完成整村征迁签约;
何厝村旧房已经开始拆迁;
后埔-枋湖片区三个自然村累计迁出居民1804户,拆除房屋1329栋,共127.47万平方米;
乌石浦旧村改造建设房屋拆迁期延长。
拆迁后,这些城中村要发?
众所周知,位于会展核心区的3个重点区域:岭兜、前埔、何厝是城中村中的潜力股之一,均位于厦门东部片区。作为厦门东部片区中的何厝村多是一些低层的老旧民宅,旧房已经开始拆迁。何厝安置房及市政配套项目占地面积20873平方米,投资总额34700万元。何厝、岭兜将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再算上前段时间完成整村征迁签约的金山街道五通社区东宅社,标志着以两岸金融中心为开发重点的厦门东部片区已经强势崛起!
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并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同意厦门市在两岸金融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厦门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打造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思路,要求思明、湖里区政府落实在厦门岛东部建设"两岸金融中心",为台湾金融界提供进入海西发展的平台,努力成为两岸金融合作的试验区。
如今的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不仅有已入驻的厦门金融中心、厦门建发国际大厦等5A级写字楼,还有中航紫金广场等高端综合体,已开放的JFC品尚中心、闽南大戏院、海峡国际社区、华尔顿1275等高端社区也群聚在此,成为厦门富人区之一。
7月中旬,湖里区公布完成后埔-枋湖片区三个旧村整体征拆的消息。这意味着,厦门岛内又有三个村庄走入历史。这次消失的是枋湖村的枋湖社、梧桐社,以及后埔村的薛岭社。它们位于厦门岛中心位置,成功大道及仙岳路交汇处东北角,地理位置优渥。
薛岭、枋湖、梧桐三个自然村累计迁出居民1804户,拆除房屋1329栋,共127.47万平方米。上一次厦门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城中旧村整体征拆已经是15年前的莲坂村了(今明发商业广场),因此备受关注。
枋湖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90年代枋湖就有工业区,厦门的车管所也设在枋湖(已搬离),后来长途汽车站搬到枋湖,双十中学在枋湖成立分校。枋湖行政村实际上很大,下面有枋湖、梧桐、卢厝、蔡坑、穆厝、安兜、林后等自然村。其中枋湖社是厦门较大的城中村,前前后后征迁了10年才征迁完毕。
回顾枋湖的拆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拆迁的口号与指示标语。传统的印象中拆迁就是很土的一个红红的“拆”字加一个圈或者红布条。枋湖的拆迁标语不论从字体的选择、配色、排版上都可圈可点,既有现代感又具有冲击力。
薛岭社是后埔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祥店社北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由薛令之之孙薛沙开基。厦门人知道这个地名更多是因为薛岭公墓。薛岭片区于6月29日完成了最后一户签约,全村整体拆迁已成定局。此次拆迁的是薛岭社,薛岭公墓暂时不受影响。
根据规划,未来枋湖—后埔片区将成为湖里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厦门东部核心的亮丽人居新城。
9月17日,据厦门地交会,岛内有望出让2幅商住地,这2幅商住用地分别位于湖里区枋湖北二路与枋湖中路交叉口西南侧,以及成功大道西侧、金湖路南侧。初步判断是枋湖、薛岭区域拆迁后腾出的用地。
考虑到岛外商住地最高楼面价已达3.8万元/㎡,而岛内这两幅拟出让地块周边大部分二手房价也都在5万元/㎡以上。因此两幅地若没有特殊的限制条件,或将拍出一个“不可描述”的价格,将厦门地价纪录拉升到一个新高度。
乌石浦,上世纪80年代,乌石浦村面积约有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千人,村民以务农为生,兼做些陶瓷生意。1983年,福厦路拓宽涉及乌石浦村,开启了该村拆迁改造的历程。而给乌石浦带来最大影响的,莫过于1994年启动的“SM商城”改造项目,使乌石浦从一个旧村落直接成为了厦门的商业中心之一。
2001年底,在一片杂乱、荒芜的乌石浦中崛起的SM商城引发了厦门的一场商业革命,由此也带动了乌石浦的整体繁华。围绕着SM这个超级大卖场,写字楼、酒店以及高级住宅等纷纷崛起,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把乌石浦变成另一个闹市区,让乌石浦成为了当时可以与老牌商圈中山路抗衡的新商业区。
此后,中港花园二期、嘉景花园安置房等项目相继动工,乌石浦村逐渐变身为厦门的现代小区。2005年,乌石浦小学创办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入学需求。同年,乌石浦二号路打通,解决了该区域内的最后一段断头路,让出行更加便利。此外,随着乌石浦油画村的不断发展,该区域的文化氛围也不断增强,为该区域的增值加码。
2009年底,作为乌石浦村改造的最后一役,也是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乌石浦旧村改造”项目启动。该项目南面是SM城市广场、北临乌石浦油画村,位于嘉禾路、南山路和兴山路的交会处。规划占地6.47万平方米,包括了安置房项目“乌石浦花园”以及商住建设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安置房时,考虑到村民的风俗习惯,将充分利用原有萧氏家庙及5棵百年古榕树,结合中庭的景观设计,营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为居民提供宽敞的休闲娱乐场所。该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片区环境、促进产业转型,也可以极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房产的升值。
据厦门国土局,湖里区乌石浦旧村改造建设项目最近也传来了新消息,建设项目房屋拆迁期限将延至2018年12月31日,最后搬迁期限延长至2018年11月30日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岛内还剩大小42个"城中村",总占地面积达1209万平方米。
现在厦门官方已经发声,厦门东部片区(岭兜、何厝、前浦)、枋湖、薛岭、乌石浦这四大片区要发达了,这里人身价怕是要涨了。随着厦门城中村改造的推进,这些旧村必将迎来改头换面的新机遇。
未来这些村里不知会产生多少新的富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