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 厦门发布冷藏预制菜团体标准

导语 全省首个 厦门发布冷藏预制菜团体标准

  喜欢买预制菜的群体可以更安心啦!福建省首个冷藏预制菜食品安全团体标准新鲜“出炉”了,以后生产冷藏预制菜的企业将“有标可依”,消费者吃起来也更“香”了。

  昨日上午,厦门市食安办、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由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受托制定的《供厦食品预包装冷藏膳食》《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上述标准对预制菜中的新兴品种——预包装冷藏膳食的食品安全指标、包装要求以及生产、贮存和配送等做了相应的规范要求,率先全省解决了冷藏预制菜标准空白问题,让企业生产经营有标准、部门监管指导有依据。

  全省首个预制菜团体标准发布

  据悉,预包装冷藏膳食指采用冷链工艺生产,经预先定量制作,密封包装后提供给消费者直接食用或加热后食用的预包装食品,常见的有米饭、面条、饭团等。

  此次发布的两项标准,从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标签标识、保质期到生产、贮存、配送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团体标准相关规定,上述两项标准近期均已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

  在理化指标方面,重点对微生物指标作出要求,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作出规定(用于反映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卫生状况);参照采用香港标准,对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6类常见致病菌作出规定,其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不得检出。

  在标签方面,要求在醒目位置标识保质期;保质期一般为24小时,最长不超过48小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当标注到小时、分钟。

  在生产经营方面,明确了设施与设备、生产控制、成品贮存运输及销售、检验与监控、留样管理等13方面内容,对冷藏预制菜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进行规定。特别是基于产品低温的特殊性,要求产品在热加工后应立即冷却,2小时内将膳食中心温度冷却到10℃以下,此后包装、成品贮存、运输、销售全过程温度都应控制在0-10℃。

  考虑到目前厦门企业的生产规模,标准要求企业生产厂房面积应不少于5000平方米,生产车间面积应不少于2000平方米。

  打造冷藏预制菜的“厦门标准”

  据了解,团体标准正式出台后,市市场监管局还配套出台惠企政策,制定发布了《关于预包装冷藏膳食及即食鲜切果蔬等食品生产许可及事中事后监管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通知》明确,企业可以使用《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以及预包装冷藏膳食团体标准,作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和证后监督检查依据。

  据调查统计,厦门市目前共有12家企业从事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加工,2021年总产值约为1.9亿元,今年预计达4亿元;企业若能够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将大幅拉动产能和效益,2023年的产值有望超过10亿元。

  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加大标准制订力度,为保障预制菜产品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厦门标准”。同时,推动“厦门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鼓励企业积极申请评定“鹭品”,形成厦门市预制菜特色品牌。

  提升竞争力 助企业走向全国

  目前,已有见福、联华两家企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自我申明执行冷藏预制菜供厦标准,并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

  联华(厦门)航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智锐在接受海峡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什么是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它对应的标准是什么?原来这一块是缺失的。此前给便利店配送冷藏膳食是以“中央厨房”的标准来做,现在有了“团标”,也取得许可证了,在硬件环境和人员工艺操作的标准等方面会比原来标准更高。同时厦门的标准更是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这等于企业的起跑点也高于其他地方,对于企业将来提升竞争力是很有帮助的,也更有助于厦门的预制菜产业走向全国。“对生产企业而言,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见福董事长张利说,以前企业管理或客户投诉都无法可依,现在有了标准后,他们企业生产销售预制菜将从每天的2万份,提高到5万份。拓展渠道和产品内容也会相应增加,产品会走得更远,更加接近和国际品牌并轨。(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刘伟程 陈雪松)

更多《全省首个 厦门发布冷藏预制菜团体标准》关注:“厦门便民网”微信公众号!可以咨询客服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