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垃圾分类“月考”成绩出炉 思明区名列第一

导语 7月垃圾分类“月考”成绩出炉 思明区名列第一

  垃圾分类,不仅关系到人居环境的改善,更关系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为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今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垃圾分类中心在本报公布2020年7月全市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情况。

  根据《2020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方案》,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市垃圾分类中心于7月分别组织暗访考评小组和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各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评。考评范围包括各区建成生活区、沿街店面、生活垃圾直运接驳点、自然村、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共检查2619个考评点,发出考评通报55份。

  从全市各区排名情况来看,思明区以总分88.56分,排名第一,湖里区以88.07分紧随其后。海沧区、集美区、翔安区、同安区分别排在第三、四、五、六位。

  边玩边学掌握垃圾分类小技巧

  您知道厦门的垃圾分类规定有什么新变化吗?近日,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垃分办”)明确了五大品类的低值可回收物,原来放在“其他垃圾”桶里的一次性餐盒等,现在得放入“可回收物”桶里啦!

  想了解这些低值可回收物的市民,请到新媒体粉丝节现场瞧一瞧吧!为引导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市垃分办将在新媒体粉丝节现场开设垃圾分类宣传普及专区,并对专区各项活动进行直播。

  要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还得亲身体会。在活动现场,市垃分办精心准备了垃圾分类拼图、“看谁投得快”、垃圾分类知识快问快答等3款小游戏,邀请市民朋友互动参与,还能赢取精美小礼品。欢迎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玩,通过游戏互动,掌握垃圾分类小技巧,以后扔垃圾这件小事就可以交给孩子们完成了。

  此外,市垃分办邀请垃圾分类工作者、达人前来助阵,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爱心,积极传播垃圾分类理念,助力投放准确率不断提高。达人们在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还将从实际出发,分享生活中垃圾分类的小妙招和趣事,一起来听听吧!

  规定升级

  可回收物“家族”增添新成员

  据悉,截至今年5月底,厦门已初步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达90%、准确率达80%,分类体系基本完善,“其他垃圾”直运率达60%。

  如此高效的垃圾分类,离不开市垃分办的强力科普、踏实践行和厦门广大市民的公众意识。7月16日,为了减少生活垃圾源头、推动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厦门一直在施行的垃圾分类办法又升级了。

  市垃分办印发的《厦门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明确了五大品类的低值可回收物,这意味着,废玻璃、陶瓷类、废塑料、废纸、废纺织衣物这五类生活垃圾,今后得投放到对应的“可回收物”桶里。

  据介绍,一次性餐盒、塑料袋、玻璃瓶这些低值可回收物,由于加工价值低,企业缺乏动力去回收,这导致大量的低值可回收物被当成“其他垃圾”处理掉,加重了垃圾处理的负担。更细致地分类后,这些低值可回收物,将由各区政府部门委托相关企业收运,统一运输到再生资源企业进行处理。

  “按照预测,如果低值可回收物收运处理工作顺利推进,‘其他垃圾’将减量20%至30%,大大缓解垃圾末端处理压力,进一步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市垃分办相关负责人说。

  厦门市生活垃圾

  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

  【提醒】

  投放一次性餐盒前 请先处理剩菜剩饭

  市垃分办提醒:市民投放牛奶盒、饮料盒等之前,请把盒内的剩余液体倒掉。在投放一次性餐盒前,请把里面的剩菜剩饭倒入厨余垃圾桶内。

更多《7月垃圾分类“月考”成绩出炉 思明区名列第一》关注:“厦门便民网”微信公众号!可以咨询客服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