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现人车分离斑马线”上热搜 目前海沧6个路口已改造

导语 “厦门现人车分离斑马线”上热搜 目前海沧6个路口已改造

  

  海沧区的人车分离斑马线登上微博热搜,人民日报微博等纷纷转发点赞。通讯员供图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王晓萍 通讯员 熊东帆 杨佳怡 林庆伟)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图景;文明交通,则是文明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今年以来,海沧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交通综合治理水平,力求全区道路文明畅通,提高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海沧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以海沧公安分局为主力军,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通过精细化的创新管理举措和常态化的文明交通宣传,推动良好交通秩序的形成,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

  精细管理

  实现交通便捷有序

  8月22日,“厦门现人车分离斑马线”登上微博热搜,人民日报微博等转发相关内容,不少网友直呼“羡慕,希望推广”。原来,海沧区在滨湖北路海裕路口等6个主要路口的斑马线增设非机动车道,使行人和非机动车过斑马线实现分流,保障出行安全。

  “以前过马路时,电动车迎面而来,让人很没有安全感。”住在石塘村的涂女士告诉记者,如今斑马线实现人车分离,部分非机动车开始有意识地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日后加以宣传引导,定能让斑马线更加有序。

  文明交通的创建是一个不断升级改造、精益求精的过程。为此,海沧区不断创新举措,施划人车分离斑马线只是其中一项。为解决长屿路、海沧大道路口在早晚高峰时段因车流密集导致右转通行拥堵的状况,今年5月,海沧交警大队在该路口启用“可变导向车道”,有效提升了该路口通行效率,缓解早晚高峰时段右转通行拥堵情况。

  此外,海沧区还对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红绿灯等基础设施进行全覆盖梳理,摸清问题底数,排查治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安全隐患,全力优化路网交通组织。细节方显功夫,海沧区通过交通设施的完善、道路管理的精细化,有力地实现交通有序、出行便捷。

  多方宣传

  形成文明出行风尚

  “您好,加装雨棚会影响行车视线,请拆下来。”8月18日8时许,海沧交警大队在全区5个主要路口投入警力,开展“围路”整治行动,对非机动车加装雨棚、不按道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近期以来,海沧区常抓不懈,持续开展各类整治行动,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及时纠正交通陋习,保障交通秩序。

  “市民朋友,请走人行道,不要在机动车道行走。文明每一步,安全每一天。”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行经部分路口,有时能听到从空中传来的温馨提醒。这一提醒来自海沧公安分局出动的无人机,它们不时出现在主要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宣传。此外,海沧区还在辖区各主要路口增设了20个移动音响,在重点时段用普通话和闽南话双语广播进行文明交通提醒。正是这些“有声”的提醒,让文明交通理念潜移默化地在海沧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令人欣喜的是,在海沧,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文明创建,助力文明交通。8月21日下午,石塘村的志愿者王海燕穿上红马甲后,便拎着袋子从村委会出发,循着石塘东路,一边捡拾路面垃圾,一面进行文明交通劝导。据悉,此前,因车辆随意停放,石塘东路时常出现堵车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劝导,记者看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按照划线各归各位,路面整洁宽敞。“以前劝导时,村民会因不便而反感,如今他们不仅能够理解,还帮着进行劝导。”王海燕高兴地说道。

  不难发现,在一场场交通治理攻坚战、一次次文明交通宣传下,不少市民已经做到文明自觉,遵守交通秩序。

  记者看到在滨湖北路与海林路交叉路口,该路口的4条斑马线已经全部做了调整,新画上了自行车道标志线,路面上标注了自行车标志,不少市民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在经过斑马线时,都会主动骑到新增的专用车道上。

  “一目了然,一边是自行车道,一边是人行斑马线。”市民周先生说,骑车人过斑马线大都没下车推行,就往斑马线上冲,造成人车混行。现在自行车和行人分开,大家更有安全感了。

  海沧交警告诉记者,经过调研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部分路口的斑马线进行了提升改造,增设自行车道,市民骑行经过斑马线时走专用自行车道,实现人和非机动车分流通过。目前,海沧分别在海裕路、滨湖北路、海富路等6个主要路口的斑马线上增设了自行车道,后续还将在其他路口的斑马线进行推广。

  记者了解到,集美也有一些路口的斑马线设置了自行车道标志。

更多《“厦门现人车分离斑马线”上热搜 目前海沧6个路口已改造》关注:“厦门便民网”微信公众号!可以咨询客服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