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发布“免罚清单” 78项轻微违法行为可免罚!
导语 厦门发布“免罚清单” 78项轻微违法行为可免罚!
未及时变更企业登记有关信息
未“亮照经营”
生产、销售的产品标签标识
不符合规定……
这些轻微违法行为
如果当事人能及时改正
未造成严重后果
或可免予处罚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制定出台《厦门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全省率先以市场经营“免罚清单”的形式,对78项社会危害性较小,当事人已履行法定义务或本身无严重过错,又能及时予以改正纠正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
“不予处罚事项清单”
商事登记改革以来,厦门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达70.69万户。“据悉,《办法》用清单的形式,明确了商事主体登记备案、商标、专利、广告、电子商务、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特种设备、计量、标准化、工业产品许可、认证、价格等15个领域的78项不予处罚轻微违法行为及其适用条件和法律依据。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询完整“免罚清单”。
按照《行政处罚法》过罚相当的原则,清单所列举的轻微违法行为,有的是属于程序违法,例如,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相关法规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依法改正后,可不予处罚;有的是违法行为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例如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不符合法定要求,经营者主动改正或者在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的期限内改正,可不予处罚。
免罚不免责
“《办法》首先强调的是宽严相济的执法原则。”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表示,也就是说,对于不具有主观恶意、危害后果较小的一般违法行为,通过监督整改等行政监管措施能够及时纠正的,依法不予处罚。但同时,对触犯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的违法行为;故意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其他具有主观恶意,故意实施妨害市场经济秩序或者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等违法行为;触犯“四个底线”、主观恶意大、危害后果重、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应依法从重查处。
需要厘清的是,“免罚”并不等同于“免责”。对适用“免罚清单”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也将加强对违法主体的宣传教育,通过责令改正、行政告诫、行政约谈、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进行纠正教育,同时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今后,市市场监管局还将根据工作需要和法律法规规章调整情况,对清单事项适时予以调整,推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部分免罚行为
轻微违法行为:广告中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绝对化用语的
《办法》明确,使用绝对化用语的广告是广告主在其经营场所、自建网站或者互联网自媒体上发布的;主动改正或者在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的期限内改正,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轻微违法行为:驰名商标企业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在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实施表述性描述的
当事人主动改正或者在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的期限内改正,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轻微违法行为: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经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未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定期检定属于非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的
主动改正或者在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的期限内改正,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轻微违法行为:经营者不明码标价,不按规定的内容方式明码标价的
主动改正或者在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的期限内改正,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资料:厦门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