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试点社区规划师制度 社区"智囊团"催开文明之花
导语 思明区试点社区规划师制度 社区"智囊团"催开文明之花
在厦门的部分社区,活跃着一群“社区规划师”。他们穿街走巷,摸底民情,打通沟通壁垒;他们运用专业规划技能,促进公共资源优化再配置;他们秉承初心,在街道社区方寸间打磨创意,在细微处回应民生关切,以第三方的事业和专业深度,协助基层组织共同焕新城市角落。
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思明区7个街道20个社区率先试点社区规划师制度,推动社区规划师下沉社区结对服务。目前,已有18名有能力、有素养、有情怀的青年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扎根社区,变身社区管理的“智囊团”,为提升城市文明建设水平发挥才智,成为厦门城市更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推进工作的过程中,社区规划师们有一个共识:要脚上沾泥土、心中装民情。除了要聚焦城市空间的微更新、微改造,破解社区治理难点,为居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外,更要守住社区底色、激活社区文化记忆,完善长期可持续性治理机制,激发社区活力,培育社区带动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能力,让社区文明之花不断绽放。
把脉问诊
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打开社区治理新视角
官任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中,都保存着这样一张“社区地图”——辖内建筑、设施、道路、绿化、核酸检测点等情况一目了然。官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颜翔点赞:“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性工具,方便我们进行社区管理。”
这张“社区地图”出自社区规划师之手。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厦门分院院长陆引作为结对官任社区的社区规划师,在初次与社区开展座谈时就敏锐发现,社区缺少规范的地图,给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带来不小困难。她迅速牵头成立了一个4人服务小组,在市资源规划局提供的基础材料之上,反复走访现场核实确认,最终在几周时间内绘制形成一份精准的官任社区地图,这份地图还在持续更新。
近一年来,包含陆引在内的18位社区规划师努力奔跑在基层一线。据悉,他们都是由厦门市规划院、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厦门市规划协会推荐的规划、建筑、景观等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不仅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还热心公益服务。通过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及“陪伴式”服务,社区规划师们着重围绕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精准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引导社区综合治理、建筑风貌整治、环境景观提升、公共空间微更新等,立足于补齐社区民生短板和提升社区建设品质。
“我们推出社区规划师的初衷,就是要号召他们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发挥统筹把控能力,深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空间治理现代化。”市资源规划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陈琦指出,一个专业的社区规划师介入后,点对点深入了解社区情况和居民生活诉求,通过整体把控、梳理,不仅可以为单个突出问题提出改造方案,还可为整个片区的提档更新全面把脉,改变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新思路、开拓新视野。
共谋共建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打造“接地气”社区规划
想要做好社区规划,社区规划师除了要深入了解自己所结对社区的情况外,更要摸清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方能找准“痛点”、打通“堵点”,做出来的规划才能“接地气”“有人气”。
因此,此次上岗的社区规划师们都遵循“就近”原则——有的安排挂钩自己居住或者工作的社区,有的曾经与结对社区有过合作。市资源规划局社区规划师联络人张冠兰说,规划师越熟悉社区,也就越容易读懂居民的诉求。
深田社区于2021年被纳入厦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之后,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范大林就曾多次参与居民代表座谈会,介入不少社区规划过程。今年,他义务成为深田社区专属规划师。
“城市规划并不高高在上,把视线落在普通人身上,以人为本,社区才拥有温度。”范大林注意到,深田社区居住类型多样,且承担了许多城市功能,尚有不少基础设施短板需要补足——社区公共空间少,他建议将功能单一的4000多平方米街头小公园“凤凰园”改造成互动空间,推动变身“近邻小广场”;考虑到社区内有10%-20%的居住人群是老年人,他和社区正在策划“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他还在为社区中市政管网提升、改善空中“蜘蛛网”等项目出谋划策,力求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曾志向,结对的是厦港街道蜂巢山社区及沙坡尾社区,他曾在厦港(沙坡尾)片区改造提升指挥部工作过,走遍沙坡尾的大街小巷,“沙坡尾不仅有最美的校园、厦门的地标、网红打卡点、风貌保护区,还有破旧的危房、脏乱的背街小巷。合理分配资源,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产生情感共鸣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提出打造“中埔花径”的建设思路和实施计划,通过街道出资砌筑花圃、居民认捐盆栽、学生彩绘墙面等共同参与的方式,提升空间品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氛围。
“让社区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这是社区规划师的使命。”来自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规划师苏兰兰结对文灶社区,在她的出谋划策下,文灶社区完成了汇丰公园体育设施改造,缓解了周边居民的运动需求。下一步,她还规划以汇丰社区公园的改造为起始点,联动社区范围内的文化产业,以“点”带“线”成“面”,形成社区特有文化。
联动高校
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 推动社区治理焕发“年轻态”
社区治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社区规划师团队也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打开社区治理新视角。在市资源规划局的推动下,社区规划师与高校密切联动,引入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希望以年轻人的朝气与激情,推动社区治理焕发“年轻态”。
校地共建合作,共促城市发展。4月底,思明区团委“青春合伙人”项目与社区规划师试点工作开展联动,由社区规划师担任导师、社工实时跟进,推动青年志愿者多形式、多方面参与“社区行动”。项目梳理了7大类20余项的“蚂蚁帮家”社校需求服务清单供学子们认领。目前,已组成34支队伍,项目团队核心成员达190人,参与了14个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来自高校的社区规划师们也不断将青春之力凝聚到社区。演武社区和白城社区规划师、厦门大学教授李立新就带领研究生组成小队,开展社区专题调研,提出改造意见。“孩子们的意见很宝贵,他们有时能跳出框框,提出不少有意思的建议。”
还有规划师不断架起社区与高校的“连心桥”,推动双方共建共治。前浦南社区规划师、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老师卓海旋针对老旧小区文兴园的提升改造,向社区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设计规划。为了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卓海旋还积极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协调,推动学校与社区“结对联姻”。
“未来我们还希望号召各界有谋之士参与进来。”陈琦说,不管是有专业经验的社会人士,擅长社区营造的台青,还是相关行业退休的热心人士,都欢迎加入社区规划师的行列,为社区治理注入更多活力。同时,市资源规划局也将不断探索完善社区规划师制度,在未来2年内逐步推行至思明区98个社区,实现社区规划师全覆盖。通过梳理出一批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将文明创建与满足群众新期待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