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铁3号线什么时候开始运营?厦门地铁3号线(火车站到蔡厝)全线顺利贯通

导语 厦门地铁3号线什么时候开始运营?厦门地铁3号线(火车站到蔡厝)全线顺利贯通

  地铁3号线自厦门火车站至翔安机场站,共26站,25个区间,全长36.83km,全线计划2020年9月底洞通。

  其中厦门火车站~蔡厝站(含),共21站,20区间,全长28km,这21个站点目前已全部封顶完成,计划2021年开通试运营。

  蔡厝站(不含)~翔安机场站(全长8.7km,5站5区间),计划与机场同步开通。

  2020年3月3日更新:厦门地铁3号线延伸至厦大!

  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梁向阳:

  地铁3号线原来是到火车站,现在火车站要南延到厦大,国家已经在2月15日批复了,我们正在紧张做好初步设计概算,我们的目标就是今年10月份要动工建设。

  厦门轨道交通建设官网显示: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自厦门大学站至五缘湾站,线路长约18.6公里。

  下一步厦门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将大力推进,采用新机械、新设备等把受疫情影响的时间抢回来,确保年底前完成2号线收尾、3号线火车站至蔡厝站基本建成!

  厦门地铁3号线一期:(厦门火车站—五缘湾站)。

  调整后线路起点由厦大老校区调至厦门火车站。一期工程2015年12月28日跨海段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年底运营。运营后,列车运营时间为05:00到23:00,全日运营18小时。

  厦门地铁3号线二期:(五缘湾站—翔安机场站)。

  地铁3号线车辆采用B型铝合金车体新型地铁车型,6辆编组,它的总长约118.7米,宽2.8米,为标准B型4动2拖(4M2T)车辆。最大载客量达到2062人,最高运行速度为80公里/小时。地铁3号线线路途经本岛厦门火车站、翔安机场两大市级交通枢纽,连接本岛南部居住区,东西向贯穿湖里区中心、翔安南部新城,是连接本岛与东部翔安组团的重要骨干轨道交通线路。

  2020年9月26日:厦门地铁3号线(火车站到蔡厝)全线顺利贯通

  夏末秋初的厦门,处处涌动着澎湃的建设热潮,今日上午,地铁3号线过海段顺利实现贯通,标志着3号线(火车站到蔡厝)全线实现贯通,为3号线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年9个月的付出,就为了这4分半钟

  长约6.5公里的3号线过海段,一头连着湖里五缘湾,一头连着翔安刘五店,步行走完最快需一小时,飞驰的地铁列车仅需4分半钟即可实现跨岛出行。数以千计的地铁建设者们,用了1700多个日夜,历时4年9个月,终于打通了过海段。

  风化槽长度达1.2公里,海底复杂地质国内罕见

  过海段的海域区间长约4公里,存在着多个风化槽、风化囊、基岩突起等地质现象。前期参与地质勘测的专家们说,3号线过海段堪称是国内地质情况最复杂的海底地铁隧道。

  正因地质复杂多变,仅用一种工法的话,风险极大,最终选择‘矿山+盾构’组合工法,将两种工法的优势相结合。

  其中矿山法海域段分布着9处风化槽,长达1200米,占矿山法海域段双线全长的23%。风化槽如同外脆内软的夹心饼干,与海水相连,极易产生涌水突泥及坍塌。

  而盾构法海域段作业区间则要穿越长距离的富水砂层、孤石及上软下硬地层、硬岩段,这对最怕“软硬不均”地质的盾构机来说,也是一大风险点。

  矿山+盾构联合作业,全国首个工法组合施工海底地铁隧道

  2015.12.28 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8日,3号线过海段正式吹响了开工建设的号角,工程采用矿山法暗挖隧道和盾构施工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海域段采用矿山法加泥水盾构对打施工,两端陆域段采用土压盾构法施工。

  这样的施工计划,让过海段贴上了一个醒目的标签:全国第一条工法组合施工的海底地铁隧道,同时也是第一条需要在海底工法交接面拆运盾构机的隧道,这些都是没有相关技术经验可参考借鉴的。

  面对过海段高风险施工,厦门轨道集团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各参建单位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严控质量安全,加大设备投入及技术创新力度,采取“领导包段”、“24小时服务”等措施,先后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2018.7.13 右线盾构到达

  深埋在海平面下60米的右线盾构机,按预期目标抵达至工法交接点。

  2018.8.20 右线盾构弃壳解体

  盾构机完成拆解,创造了30天完成“洞内盾构机弃壳解体”的国内最快纪录。

  2019.1.21 左线盾构弃壳解体

  用时21天,左线盾构机完成拆解,刷新“洞内盾构机弃壳解体”的最快纪录。

  在3号线过海段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厦门轨道集团和参建单位先后创新了“近海域全断面砂层盾构始发”、“非饱和气压换刀”、“洞内盾构机弃壳解体”、“海域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冻结施工联络通道”等多个工艺工法,攻克了孤石群、全断面砂层、风化深槽、上软下硬等复杂地层条件下掘进,强度高达204兆帕全断面花岗岩地层长距离穿越,高水压环境下盾构密封等多项施工难题,实现了多项行业技术零的突破。

  施工难度大 风险系数高

  过海段上方和海水直接相连,水头压力最大可达80米,相当于隧道每平方米承受40辆小汽车的压力,局部硬岩中的裂隙水发育地段,钻孔单孔涌水喷射距离可达20米,每小时的水量可达250m³,2个小时可灌满1个小型游泳池,施工难度大、风险系数高。

  海底隧道开挖至今,关键线路因出水注浆堵水就多达87次,工期严重受影响。其中在2019年12月19日,右线爆破后在扒渣过程中,出现涌水和掉块,一天的水量就达到2.6万m³,抢险人员拼命抽水、堵水,并及时启用了7000多立方米的一级水仓,用了8天才把涌水控制住。

  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在现场加大探测范围,增加超前探孔数量并扩大钻孔外插角度,及时进行封堵,防范未然。此外还配备充足的大功率水泵、发电机、集成化注浆设备等应急抢险物资,补足抽排水能力,有效控制涌水风险。

  过海段右线长达290米的风化槽,是3号线过海段最长、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风险最高的风化深槽,涌水、掉块次数最多。为了“消灭”它,中铁隧道局的建设者们用了13个月,共计16个注浆开挖循环,最终于2019年9月25日将这段风化槽成功贯通,为隧道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厦门地铁3号线什么时候开始运营?厦门地铁3号线(火车站到蔡厝)全线顺利贯通》关注:“厦门便民网”微信公众号!可以咨询客服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