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厦大科创谷”前期空间梳理和产业规划已开展

导语 “环厦大科创谷”前期空间梳理和产业规划已开展

  近日,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5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对打造环厦大科创谷相关工作进展进行介绍。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处室认真讨论,与思明区多次沟通,了解科创谷方案建设进展;查阅了美国硅滩全美第三创业社区(临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临近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工学院)、上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南京环南大科创圈等做法,就建议中提到的产业及空间发展规划、多方协同参与合作机制等事项,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吸纳并推动今后工作开展。

  思明区委托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环厦大科创谷”前期空间梳理和产业规划,形成了“环厦门大学科创谷开发策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初步方案。2022年1月,思明区会同厦门大学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方案提出建设集“厦门大学+科技孵化+都市旅游居住”产、学、研、旅一体的科创谷,争创国家级科创孵化基地的愿景目标,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数字文创、智能制造,以及孵化未来产业的“5+X”产业格局。

  思明区初步提出由市科技局提供政策、基金扶持,思明区政府提供政策、入股扶持,厦门大学负责科研成果转化,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支持,四方共建“环厦大科创谷”的“政、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火炬高新区、厦门大学三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多方协同参与合作建设环厦大科创谷;考虑以软件园一期作为启动区、以曾厝垵片区为核心区、以黄厝片区为拓展区实施推进。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要继续加强前期工作。由思明区牵头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厦门大学进一步深化环厦门大学科创谷开发策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和开发策略;充分发挥厦门大学学科及人才优势,加强产业布局,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数字经济、体育产业等方面打造亮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成为厦门市科技创新示范高地,覆盖和辐射厦漳泉乃至福建全省更大区域创新发展,为服务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争成为国家级科创中心。由市资规局牵头,针对该片区位于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内,与国家林草局沟通请示相关规划调整事宜。

  二是推动建立多方协同参与开发的工作机制。将环厦门大学科创谷建设纳入厦门市与厦门大学市校合作清单,以思明区为主体,加强与厦门大学深入沟通,深化细化片区改造方案和建设方案,争取早日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

  三是促进厦门大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厦门大学开展科研,共同推动厦大科技园思明园建设,引进集聚一批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助力园区科技企业产学研合作,加速形成“厦大实验室--厦大科技园--科创谷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孵化和持续创新体系。

  原文如下: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5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邱伟杰代表:

  《关于打造环厦大科创谷的建议》(第0157号)收悉。经我委会同市科技局、市资规局、思明区、火炬管委会等单位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背景

  我委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处室认真讨论,与思明区多次沟通,了解科创谷方案建设进展;查阅了美国硅滩全美第三创业社区(临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临近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工学院)、上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南京环南大科创圈等做法,就建议中提到的产业及空间发展规划、多方协同参与合作机制等事项,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吸纳并推动今后工作开展。

  二、措施和成效

  (一)因势利导,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一是立足现有基础。软件园一期毗邻厦门大学,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的组成部分,也是厦门软件产业的发源地和孵化基地。目前软件园一期已形成聚集发展良好态势,在企业孵化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招商引资、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基地”梯次培育体系,连续八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出厦门九成以上软件上市企业,累计孵化毕业企业超500家。

  二是加大招商力度。软件园一期目前已有超100项企业与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的项目通过火炬技术交易平台促成落地。软件园一期(北区)已建设完成,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拥有4栋办公楼、1栋人才公寓及各类配套设施,将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IC设计、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产业,可为更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空间载体。

  三是加强产业策划。思明区委托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环厦大科创谷”前期空间梳理和产业规划,形成了“环厦门大学科创谷开发策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初步方案。2022年1月,思明区会同厦门大学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方案提出建设集“厦门大学+科技孵化+都市旅游居住”产、学、研、旅一体的科创谷,争创国家级科创孵化基地的愿景目标,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数字文创、智能制造,以及孵化未来产业的“5+X”产业格局。

  (二)规划先行,释放有效发展空间

  一是着手开展空间规划研究。市资规局目前已编制《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曾厝垵片区详细规划》,并主动与您沟通,介绍该详细规划和村庄布局开展有关工作,编制相关规划时注重与产业规划、产业策划的衔接。

  二是注重“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根据《厦门市村庄布局规划》,东宅、前后厝、上里、仓里、前田社区等将纳入中远期规划进行整体搬迁,在调整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将结合科创谷建设方案,充分考虑产业用地、人才公寓等功能,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并结合轨道交通对相关用地功能进行优化调整,提供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和居住空间。

  三是做深做细土地利用分析。思明区初步提出“全生命周期、定制化科创空间”“全时段人才生活配套空间”两大空间规划策略及“南产北居”总体用地布局,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才公寓、开放空间、资金平衡等进行系统分析。

  (三)多方协同,形成参与合作机制

  一是多方共建。思明区初步提出由市科技局提供政策、基金扶持,思明区政府提供政策、入股扶持,厦门大学负责科研成果转化,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支持,四方共建“环厦大科创谷”的“政、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火炬高新区、厦门大学三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多方协同参与合作建设环厦大科创谷;考虑以软件园一期作为启动区、以曾厝垵片区为核心区、以黄厝片区为拓展区实施推进。

  二是设备共享。厦门大学科研仪器设备是厦门市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主要资源,同时市科研设备共享平台累计有240家设备提供方加入,共享仪器设备共计2241台,价值超过19.5亿元,覆盖了电子与测量、材料、生物医学、医药等14个领域,可以为科创谷入驻企业提供设备服务。厦门大学已经有2家省创新实验室,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家省部共建实验室,科研力量较强,是未来科创谷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基地的重要支撑。

  三是人才共育。软件园一期拥有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拥有在孵企业214家,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吸纳应届大学生近500个,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有约五成企业与厦门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已形成浓厚的政校企合作氛围。未来科创谷作为建设于厦门大学周边的创新创业载体,可依托厦门大学优质创新资源,合作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

  四是政策共搭。近年来市科技局牵头,针对创新创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厦门市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厦门市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等,对拟落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最高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增孵化面积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对经备案的创新创业大赛,按照大赛实际路演项目数给予补助,每年每家孵化器最高补助50万元等。未来科创谷如建成,可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增强片区吸引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要继续加强前期工作。由思明区牵头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厦门大学进一步深化环厦门大学科创谷开发策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和开发策略;充分发挥厦门大学学科及人才优势,加强产业布局,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数字经济、体育产业等方面打造亮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成为厦门市科技创新示范高地,覆盖和辐射厦漳泉乃至福建全省更大区域创新发展,为服务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争成为国家级科创中心。由市资规局牵头,针对该片区位于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内,与国家林草局沟通请示相关规划调整事宜。

  二是推动建立多方协同参与开发的工作机制。将环厦门大学科创谷建设纳入厦门市与厦门大学市校合作清单,以思明区为主体,加强与厦门大学深入沟通,深化细化片区改造方案和建设方案,争取早日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

  三是促进厦门大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厦门大学开展科研,共同推动厦大科技园思明园建设,引进集聚一批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助力园区科技企业产学研合作,加速形成“厦大实验室--厦大科技园--科创谷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孵化和持续创新体系。

更多《“环厦大科创谷”前期空间梳理和产业规划已开展》关注:“厦门便民网”微信公众号!可以咨询客服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