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区乐安小学 18日将迎来100周年校庆
导语 由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区乐安小学 18日将迎来100周年校庆
1920年,陈嘉庚创办“乐安学校”。图为初创时期旧址。记者唐光峰摄
1958年,孙炳炎捐资建设的乐安学校教学楼。孙炳炎教育基金供图
如今,乐安小学由诚毅楼和清廉楼组成,教室宽敞明亮。记者陈理杰摄
乐安小学教师合影。记者陈理杰摄
丰富多彩的课堂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乐安学校”校匾虽历经风雨,但字迹仍清晰可见。林志杰摄
1957年,孙炳炎和乐安学校师生合影。孙炳炎教育基金供图
1920—2020
由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区乐安小学,10月18日将迎来100周年校庆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宗琴 通讯员 黄行雯)打开历史卷轴,追寻爱国华侨陈嘉庚的足迹,回顾百年峥嵘岁月。10月18日,由陈嘉庚创办、孙炳炎接办的集美区乐安小学将迎来100周年校庆。
百年来,学校历经炮火洗礼,风雨兼程一路前行;百年来,学校坚守“诚毅”校训,谱写催人奋进诗篇;百年来,学校凝结广大华侨同胞、父老乡亲的浓厚乡愁,描绘一幅美好画卷;百年来,一代代办学者不忘初心、坚持奉献反哺乡梓,成就一段动人历史。进入新时代,乐安小学作为集美区乃至厦门市屈指可数的百年学校,成为集美打造教育强区的有力样本。
今天,我们从1920年出发,沿着乐安小学前进的步伐,了解这所百年小学的初心和梦想。
1920年
陈嘉庚创办乐安学校
乐安小学的百年故事始于1920年。
陈嘉庚的母亲孙秀妹是孙厝村二房角人。陈嘉庚因感恩母亲的养育与教诲,也因忧虑孙厝村学子就读集美小学路途遥远,于1920年出资在孙厝村筹办乐安学校(现“乐安小学”)。这是当时同安县第七区13所学校中在集美学村外创办较早的学校。
学校创办伊始没有校舍,孙厝村的孙嘉槌、孙廉来、孙守己三位乡贤被陈嘉庚倾资兴学的做法感动,自愿将三座相邻之私宅无偿献出,作为教室及办公用所;课桌椅及办公用品从集美学校抽调,以供使用;师资由陈嘉庚亲自筹聘、指派。
创办之初,学校仅有两个复式班、3名教师、60名学生,孙炳炎、孙水胜、孙昆宗、孙瑞琦等是该校的第一届学生。1938年初,陈嘉庚亲题“诚毅”两字,描在教室的大木窗户上作为校训;同时,还委托孙炳炎敬请旅居新加坡的清代福山总兵、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的五世孙、书法家孙雪庵题写“乐安学校”四字寄回并描摹在校壁上作为校匾。此匾虽久经风雨稍损,但至今字迹图像仍可辨。
1947年
校友孙炳炎接办学校
1938年至1945年,日寇侵占厦门岛,日军飞机和高崎“三响大炮”日夜狂轰滥炸,集美学校及周边各校休学、停办或迁办,集美小学迁徙孙厝,与乐安学校合办,凤林、兑山、板桥等乡里学生均到孙厝就读。在这之中,乐安学校经历了艰苦而辉煌的兴学时代,学校凭借簸箕状地形隐蔽,在险境中坚持办学,虽险况环生,却安然无恙。
解放前,乐安学校成为中共闽西南地下党的活动据点,地下党员孙生最为小学教员兼任董事长。他利用身份便利开展党务工作,为革命做贡献。解放后,各地学校陆续开办。陈嘉庚十分关心乐安学校的发展,跟回国观光的华侨孙炳炎促膝长谈,希望他能继续关心家乡教育事业。
孙炳炎祖籍孙厝村,是乐安学校第一届学生。1926年,他南渡新加坡谋生,而后凭借自己的勤勉和智慧,在新加坡扎根并创办了森林企业集团,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华人社会领袖。1947年,孙炳炎为减轻陈嘉庚办学负担,亲自接办学校,经费由自己及宗亲华侨承担。
1957年
兴建新校舍改善办学环境
孙炳炎接办乐安学校后,对学校的发展十分关心。1956年,他回国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之后返乡省亲,到乐安学校会见学校董事会和诸乡老以及全校师生,并与大家在学校前合影留念。座谈时,他询问学校办学情况,得知学校发展迅猛,校舍难容生源后,便计划扩建校舍。
返回新加坡后,孙炳炎立即发动华侨乡贤捐资兴学,自己首先带头捐款,其他旅居新加坡的乡贤也踊跃响应,很快便筹集到款项。这些款项不仅能扩建校舍,还可以另建新校。1957年,孙炳炎回国访问,在考察北京、上海、福州等地之后,他再次回到孙厝进行校址选定,并委托学校董事会孙文哄、孙宽裕及孙昆仑等管理施工,兴建新校。1958年,两层新校舍竣工。1959年春,学生迁入新校舍上课,教学环境得以改善。
1956年至1981年,孙炳炎还因担心自己企业的收益不稳定,影响乐安学校的办学经费,先后出资围海垦筑“高埭”“新埭”“后埭”“海埭”四个鱼池,加上原云龙岩庙口鱼池都划归为校产,由学校董事会直接管理,其收入用来补充学校经费,保障学校正常办学。
1971年
学校转由政府接办
1971年对乐安学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乐安学校由政府接办,并更名为“孙厝小学”。虽然学校由政府接办了,但孙炳炎及新加坡华侨孙周源、孙天宝、孙贤治、孙天发等宗亲及李氏基金等,仍然继续支持和资助学校发展。
1981年,为给学生提供室内活动场所,孙炳炎捐资在学校内建造了一个大礼堂,并命名“清廉堂”。时任校长的张丽娜介绍,该礼堂共两层,一楼可容纳近300人,学校开展活动时可使用;二楼放置了乒乓球桌,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1983年6月,在相关人士的建议下,学校由“孙厝小学”更名为“乐安小学”,并由乐安学校董事会和政府共同进行管理。1988年,新加坡宗亲孙周源还捐献5万元,建了一座备用校舍“周源楼”。
2000年
“诚毅”教学楼建成
随着乐安小学不断发展壮大,由孙炳炎主持建设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办学需要。于是,学校决定扩建教学楼。扩建最难的莫过于资金不足。面对这一困境,学校决定向社会各界求助。
在政府和学校的多方协调下,最终筹集到了169.39万元。其中,厦门市、集美区政府投入资金50万元、后溪镇政府投入资金20万元、孙厝居委会投入资金60万元、集美区教育局投入资金10万元,其余资金由孙炳炎教育基金会及众侨亲、村民捐献。之后,学校拆除原有的旧教学楼,在现址上重新修建,建成“诚毅”教学楼。2000年,乐安小学扩建工程交付,并于2001年正式投用,学校教学条件得以改善。
2010年
3800m^2清廉楼落成
走进乐安小学,琅琅读书声回荡在清廉楼里。清廉楼是乐安小学扩建的又一座新的校舍。2008年,学校决定将清廉堂及周源楼改建为五层的清廉楼,并集资540万元。2010年,清廉楼建成,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
至此,乐安小学有了如今占地面积7570平方米的校园。学校也从最初的3名教师、60名学生,发展至如今的15个教学班、690多名在校学生、36名教职员工,成为集美区独具办学特色的小学之一。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实验学校
乐安小学培养了许多武术人才。
在集美孙厝村,每年到了传统节日,村子里都会舞龙舞狮,村民们也有练习武术的习惯。当时,乐安小学的学生大多是孙厝村的子弟。学校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提出将武术作为学校办学特色。
2000年,学校成立乐安小学武术队。南拳、刀剑、舞龙舞狮……在乐安小学,学生们对这些传统项目一点也不陌生,甚至多次拿过全国、省、市比赛冠军。2008年,乐安小学将武术操向全校普及,并将武术相关材料编成校本书籍,每个年段每周都会上4到5节的训练课;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武术节,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2009年,乐安小学参加第三届和谐春晚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获得最高荣誉奖——国星奖。同年,乐安小学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确定为“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实验学校。多年来,乐安小学武术队培养了多名国际、国家、省、市武术比赛冠军,培养了50多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为各级少体校及高等院校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
孙炳炎:嘉庚精神践行者
陈嘉庚与孙炳炎。孙炳炎教育基金 供图
孙炳炎(1912-2002),集美孙厝人。1920年,他成为乐安小学第一届学生。在乐安小学接受的现代小学教育,不仅使孙炳炎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培养了他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让校主陈嘉庚捐资办学、重视教育的高尚品格,在少年孙炳炎心中扎根发芽。从此,孙炳炎成为嘉庚精神的践行者,不仅跟随陈嘉庚抗日,还将嘉庚精神践行在人生的每一步。
1926年,孙炳炎南渡新加坡谋生。他从学徒、职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创办森林企业集团。1938年起,孙炳炎追随陈嘉庚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任南侨筹赈总会新加坡芽笼区分会主席。教育方面,孙炳炎是陈嘉庚爱国爱乡、教育救国思想的继承者。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长期支持陈嘉庚在家乡所创办的华侨博物院、同安同民医院和乐安学校,或捐赠款物或筹集资金。
1999年,孙炳炎在企业遭遇困境濒临崩盘、资金紧缺之际,仍坚持捐资人民币200万元,在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设立“孙炳炎教育基金”,于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奖教奖学、助教助学活动。2003年,该基金又以“孙炳炎教育基金”名义购买厦门市基金大厦第13层作为基金固定资产,为基金活动的持续稳定开展提供稳固的资金保证。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捐资助学队伍,共同助力厦门教育公益事业发展。